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

国营垄断的"房霸"取代商品房开发商是倒退

blogspot:http://chnouse.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_9022.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曹建海先生“贻害无穷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业”,曹君几被封作本博视为最有头脑的博主之一,——荣添本博友情链接。不过,再细看他的其他文章,别的还不错,偏偏这份“房价、股 价大幅度上涨的本质是什么?”,无论是立论还是论证,错得令人惨不忍睹。这个曹大脑,大概还少了一片额叶。本博的旧文章《股市楼市人人都赚钱,到底赚了谁的钱》,似乎比曹博士更为精确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名义价格×流动性比率(变现概率)=等值货币。 今天,股市、房市的大跌,已经使许多博友真正体现到这条公式的魔力。它还可以这样表述:牛市较高的价格×牛市较低的变现概率=熊市较低的价格×熊市较高的 变现概率=等值货币。这样一条公式,告诉我们,风险越涨高,价格越高,成功兑现的机会越小,反之,越跌风险越是释放,成功兑现机会越大。

曹先生的错误,与本博写那篇文章的动因是一样的:当时是看到一个傻瓜的文章给摆到了新浪头条,它说“牛市创造财富”;而曹先生的看法,则是牛市掠夺财富。 本质上,都是没有看到牛市高企的价格,当流动性支持能力跟不上的,就意味着价值空心化,即兑现概率下降,如果不是抢先兑现,那么,最终就会打一个折扣, ——就象,那些今天不肯降价的地产商。曹博士,看来无法理解市场经济,因此,尽管他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业应该取消”,结论与本博相同,但实际经济学术认识 水平,至少落后本博100年。本博主张国家放弃干预市场竞争,集中于市场经济下的国民福利保障;曹博士是要倒退到大清皇朝的社会主义,国家控制一切,生怕小 民买房炒股发一点小财。所以呢,我说他少了一片额叶。一些本博曾经欣赏的名博,近来越来越显得缺乏专业含量,过多地从道德,而不是行业游戏规则的完善上提 建议。不得不放弃对他们的支持,其中,就有沙皮侯中的皮海洲。相比之下,曹先生的背景,本应更有经济学常识才对。真是令人遗憾!

2009-4-20日补充:
尽管皆是地产名博,曹博士相对而言多一点专业性的分析,————对与错,姑且不论;而时寒冰基本上就是照抄曹博士的话,随后添加上许多道德的形容词,向如 茅于轼先生几可瑕疵的“反对经适房”的立场,道德讨伐;差乎新意,时先生可不止少了一片额叶!如果笔者没有猜错,是茅于轼的公益基金接受了任志强的一百万 元,让时先生感觉得领取了“道德骂街”的许可证;而曹博士似乎是专业地提供了经济适用房的“正义咨询”,以致于,温文尔雅的时先生讨伐茅于轼先生,似有文 革再开之遗风,——————可惜,曹博士根本上就是错的。

时先生最新的文章,《为什么开发商要取消经济适用房》 一文中,如果不是以后会修改,那么,读者可以发现,时先生是“光明正大”地偷换了概念:把政府提供的保障性的经济适用房,偷换成了自有产权的居民自建房。 后者也是曹博士的主张,但是曹博士有没有搞这种概念丛换,笔者没有心思理睬。很搞笑的是,等于时先生从根本上推翻了对茅于轼攻击谩骂的根本理由:政府提供 的无土地产权的经济适用房,是行不通的。这不就是茅于轼的主张吗?

那好,我们再看居民自建房,是否可以缓解高房价。首先,我们知道目前《住房根本上就是生产过剩》,从最根本的供需来说,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硬需求来自银行》和住房存量堰塞湖。所以堰塞湖高点,对于高房价来说,隔靴搔痒。其次,高房价主要产出在城市,大城市;而居民自有宅基地在什么地方?农村!在农村建集资房降低大城市房价?不清楚曹博士,真的这样想吗?

第三,大城市谁有空余土地?国企!国有企业事单位!按时寒冰和曹建海的主张一放开,原属全民所有的土地资源,又被国有蛀虫分个一干二净。可笑更可恨的是,这些人批评俄罗斯所谓有寡头得益的《私有化休克疗法》时穷凶极恶,批评中国在“渐进改革中”分光国有资产,完全没有公众一点点利益,都是载歌载舞!笔者想问的时,曹与时先生,在国有企业事雇员瓜分公众利益的所谓MBO时,发表过什么切实的文章?

第四,所谓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房规划,不就是政府运用公权再次拥有寻租的空间吗?让住房者自负成本,空手套白狼还真的“有益国有资产保殖增殖”。其实到此 为止,如果也象曹先生和时先生一样,采用道德臆测的莫须有手段,象对待茅于轼先生一样欲加之罪,上纲上线,已经是足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而倍加之。另外, 笔者更不希望时先生和曹先生是要取消保障房,而搞他们所谓的小集团瓜分国有资产的自建房,完全没有惠及穷人,就算是保障房了。话及至到此,不妨看看,是茅 于轼更符合无权无势的穷人的利益,还是时先生的观点,曹博士的主张?

事实上,自建房能够成为农村住房的解决办法,是因为农村有宅基地,而城市却没有!在城市居民也根本没有社会保障的前提下,退一万步来说,让宅基地高价向贫 穷市民套现,时先生和曹先生的主张,于心何忍?谈何公平?不是暴民政治是什么?在没有明确土地私有,明确国有企事业公有土地,明确如何在国民之间公平分配 利益,对于没有宅基地的市民来说,时曹这种严重损害城市居民利益,实际上不能造福农民阶层的所谓“主张”,其充满的罪恶,不知时曹二人等,是否真的明白? 不明白的,看看《泰国今天的动荡》吧!已经有人又把这种暴民运动的屎盘子,扣到民主宪政的头上了!

自建房能够满足中国主要的住房需要,前提是土地产权可以私有化。但是中国是一个宪法反对保护私有财产,物权法和宪法,都不敢严正声明“合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茅先生所为之奋斗的中国人权和普世价值观,法律承认私有财产权,反对公 共权力私有化剥消公众权益,不知多少已经表露出极左暴民政治倾向的时曹先生,当茅先生被有关当局动员暴民舆论疯狂打压的时侯,是否曾经对此表示过一点点的支持?还是只在连他自已都明知行不通的经济适用房 上,(否则何必偷换概念?),拿着茅先生的基金接受过任志强的一百万捐款,道德长道德短的,没完没了的唠唠叨叨?


有关人士不宜以民粹的姿态鼓动经济适用房


有朋友提及到沈阳政府不建经济适用房,而是从房地产商的手中买积压的房子作为经济适用房,或者是廉租房。平心而论,这是一种进步,实事求事的进步。不过, 是否奏效,还取决于另一个要素,就是购买作为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是多少合适?恐怕,没有能准确说出来。因为,准确的价格,必须是市场价格,而使用经济适用 房,本身就不是市场行为,又谈何价格?结果,很可能成了开发商公关的成果:政府以相对高的价格买下了经济上很不适用的房。尽管如此,仍然是要比建经济适用 房危害要少。

本博是反对高房价的,反对土地财政,反对房地产拉动的GDP称为内需,反对把房地产视作“投资资产”,也反对经济适用房;最重要的是,笔者反对政府权力以一切方式介入任何市场运作,当然,包括了房地产市场的运作。笔者的观点很明确,廉租房要比经济适用房更适合中国;向贫困者提供租房子的补贴,比建廉租房更切合实际。这是因对目前中国房子事实上是生产过剩,存量过 剩。为贫困者提供补贴,既是国家财力可及,也是贫困者受惠,最后,对于开发商也有好处。是三赢的方案。为什么还有人用民粹的名义鼓吹经济适用房呢?只怕, 是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只有他们,才有权力从少得可怜的经济适用房份额中,获得侵吞纳税人利益的机会。《寻租腐败定律》,《GOV的行政成本有意义吗?》,以毫无歧义的逻辑,说明,经济适用房,毫无疑问就是于民无益的腐败。

博友提及的曹建海先生,是一类比较典型的左派人士。是左派,不是极左。左派实际上是指“大政府,高税收,大福利”。我国社会是革命完成了一大半,做到了前 两样,第三样的“高福利”,是负值。记得曹建海先生还同样支持户籍制度,(相当于反对地方自治),支持城市居民牺牲福利和工作机会,(包括生育机会,因为 城市人口是严格的计划生育,一对一夫妻只生一个),让给进城的农民。很煽情!曹建海先生的优点,似乎是还站在“人民的角度”呼吁,但是从来不敢象本博一样 指出GOV的政策如何伤害百姓。而缺点,就是喜欢用民粹口号,弥补左派观点不可实施的漏洞。曹建海先生显然对任志强拥有道德感受上的优势,也因为茅于轼基 金接受了任志强公司捐款,(二十万?二百万?基金接受捐款,有何不可?),就从道德上的理由打倒茅于轼的正确主张:“不能发展经济适用房”。

道德治国,内战之路》,《道德治国奶而优则仕》, 两文,告诉我们,对待社会争论,不能鼓动民粹道德征伐,也不能光是站在自已的利益立场。而要站在双赢,本质上也就是自已利益最大化的可能,作出双赢的妥 协。越是专业人士,越是要有这样的个人修养。就事论事,让民众,让政府,了解社会事件、经济进程,象经济适用房之类的来龙去脉。来民众自已去选择,而不 要,鼓动民粹,利用他们暂时的无知,刻意损害他们的利益。

其实,曹博士的“辩论优势”是虚幻的。不是因为他的观点正确,逻辑严密。而是,他动用了道德武器。这种武器,茅于轼是不会用的,任志强在某个阶段也会动用 的。本博呢?只要不是有人把这类道德武器对准本博,一般地,本博不会主动使用道德武器。另一方面,曹先生这类言必称“毛上帝圣经”的正派人士,(即使是在 本博友情链接也,还有几位),本博一直觉得头大。因为,他们与本博所指出过的《民粹面纱下的极“左”》, 有太多的相似性。仅在于其是否过于坚持其错误的主张,和错误的社会商讨态度。而其本身所持的主张,根本不可行,明明是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偏偏象张五常一样 嚷嚷得是老百姓救星似的。当他们确实表现出一遍真心为民求利时,尽管有错,(本博确实认为他们的观点是错的),但是究其心,取其大,仍会视为正人君子。希 望这些正人君子自重,远离文革式的道德挞伐。多从专业角度,分解作用因子,作出真正可行的方案建议。对于我这等自已养活自已的三脚猫“专家”尚且如此,对 于领取国家津贴的曹博士,这个要求,不算太高的。牛刀先生是半路出家,要求他马上具有很高的经济素养不现实,(牛刀先生的情操本人十分感怀)。但曹博士是 经济学博士,自当以更为专业的方式,对待这方面的争论。

曹博士可以继续以专业的方式,发掘经济适用房的合理之处。但是强烈建议曹博士不要运用道德手段压服不同观点,更不要动用民粹手段推动经济适用房。毕竟,目 前经济适用房,即使是在完全公平的条件下(可以想象有没有可能),也只能造福于千分一!其他所有市民,连同农民,都是受害者,(通货膨胀和财政挤占)。只 怕,反对者更有动用“民粹舆论”的空间。顺便自省一下,本博尽管有时用词尖酸刻薄。但是,对于政策主张,一般性地都会以最佳合理化建议的方式提出,无论对 于当权者,还是一般老百姓,其方案,在本博视来都是双赢的妥协方案。本博记不起自已曾经有任何鼓动民粹主义的言行。

近日时寒冰先生也和曹博士一起,以道德口号为武器,攻击茅于轼先生反对经济适用房的立场。如果笔者没有看错,是时先生困于曹博士的“专家民粹”观点,而不是茅于轼先生为了专责于公益的学术基金接受了任志强的一百万,就给收买了。

谈到经济适用房这个话题,经常有一些情绪激动的中等收入人士(贫民那里有钱买经济适用房?),质问本博:“你自已为什么不租房”。说来凑巧,本博现在住的 一直是租房,已经一年了;并且,刚刚续了约,价钱又降了四成。本博也租车,顺带,连司机也租了。或者是因为本博没有机会从银行拿到过“政策性贷款”,一直 以来,。只要能够借用现有固定资产,现有生产能力,我就不会自已投资。瞧,不但房子车子是租的,手头最赚钱的生意,我们是租赁行业,房子,车子,医疗设 备……。我们没有负债!银根紧缩,对我们暂时还没有影响,反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更廉价的出租资源。劝告过于热衷有“自已的房子,自已的车子”的朋友,参考本博的文章:《有房不如租房,有车不如租车

关于经济适用房,笔者还有以下文章: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时寒冰的夹心层论只是“刚性需求”的另一种忽悠

在《专业问题上媒体人与行业专家谁有发言权?》和《用人之道!任何时侯不应道德责难行业专家》两篇文章中首先讨论了,在面对经济学专业人士如茅于轼,与道德无比高尚的卫道士如时寒冰先生之间发生单向或双向的冷嘲热讽时,公众应采取的利益立场。本文将谈谈笔者,作为一个低水平的“行业专家”,对他们之间争论的经济适用房的观点。
 
首先说说重申笔者的主张;笔者认为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这一条与茅与任完全一致。第二,笔者认为《寻租腐败定律》是必须面对的社会规律。是不是存在夹心层,在此层次根本不应该加以考虑。(不是全局都不加以考虑,注意优先级)。退一步来说,如果真的存在“既不能有廉租房,也 买不起商品房”的所谓的夹心层,只能认为财政是连廉租房也没有充分的保障供应能力!这是时先生很可笑的地方,(个人认为):如果连廉租房都没有能力供应,国家那里有能力供应经济适用房?寻租腐败定律》必然生效!正因为如此,如果所谓的夹心层真的存在,不是应该恢复经济适用房,而是应该降低廉租房的标准;《社会保障必须低水平广覆盖》!因此茅于轼削减廉租房厕所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

再次详细重申笔者的观点:取消开发商,不如取消经济适用房,(市场化原则至高无上);取消廉租房,不如取消经济适用房;与其大力气搞廉租房,不如小力气清除阻碍租赁市场的所有法律、税费障碍;与其搞廉租房,不如让住房租赁成为一个市场;(现在是压制这个市场制造“刚性需求”);有一个住房租赁的市场,就可以很容易地向无房者补贴住房保障津贴;租赁真的供不应求时,才需要建廉租房。廉租房本来就是对租赁市场供不应求的增加供应性调控;而没有租赁市场的价值对比,所谓商品房价是高是低,也根本上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游戏。而更重要的是,保障住房是地方居民福利,应该交由地方政府去处理

中国大中城市,其实不缺房子!中国的房子,实际上严重过剩!

这是一个相当雷人的事实。但是有心人只要下基层统计一下,手中有超过一套房子的房主,有多少是租出去的?还是,宁愿租不出去丢荒了,也等它升值?新房子固然是贵,但是旧房子要租出去,是不是就很容易呢?请各位实实在在调查一下吧,北京现有多少房子?上海现有多少房子?深圳现有多少房子? 为什么不租呢?一位有几套房等着出手的房主这样告诉笔者:“不值!”;————相对于这些房子的名义价格,租金微薄,还有损毁,也就不值了!反而令出手时价格有所贴损。

这说明什么?市场是万能的信号,说明,城市住房需求,并不旺盛。其实,同样的信号也表现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价格低迷唯一的解释就是需求不足,供应过剩!所以笔者看到有一位骂茅于轼的国家级专家说出这样的话来:“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可见供应严重不足”,笔者奇怪,怎么传媒就不觉得这样的白痴专家不雷人?

事实上,这个事实也揭示了所谓的中国住房刚性需求,子虚乌有!住房问题也恰恰是茅于轼指出的事实:想买房而买不起房的,都不是太穷的人。中国城市不缺房子,缺的是房子居住权的有偿供应;缺的是满足高档住房的期望。注意,是期望,不是需求;有钱有支付能力,那才叫需求!任志强那样的开发商,是把“软性期望”,当成“刚性需求”忽悠了。时寒冰是把“软性期望”,当成了国家的“刚性义务”忽悠了!社会听任志强的,整个中国的中产阶层都要破产;如果听了时寒冰的,整个中国都要破产。与真理的距离,时寒冰差得更远,————笔者有点不忍心,时先生的品德无疑是高尚的,只是略略逊色于茅先生而已。

所以笔者的观点,就算是廉租房也是过渡性的。中国房地产改革最重要的,是在市场化条件下,盘活现在住房存量!要不然,只不过是巨额存货下继续负债增加供应;不管是什么方式,使用何种货币手段,以何种寻租腐败方式,让少数人获利的所谓改革而已。狗咬狗的所谓道德辩论,全它母亲的见鬼去!

经济适用房是什么意义呢?它其实是行政垄断的延续,是超越租赁市场,以国家垄断的形式排斥市场房地产供应商。笔者终生以反垄断为己任,怎么可能会象时先生等人那么糊涂,为行政权力市场垄断摇旗呐喊呢?可以这么说,房地产商虽然是《三个坏蛋》之一,但是比起专治垄断集体,还是可爱得象个纯情少女。这就是任志强“不能退回到计划经济”的合理之处。任志强比时寒冰更接近真理。廉租房不好,也只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估计有些人说完“医疗不是普通商品”,又要说“房子事关各国计民生不是普通商品了”,一件件数下去,最后这些人会象波尔布特一样,男女恋爱不是普通关,事关国计民生,统统国家分配……(忽然想骂人!)!

曹建海先生观点与时先生一致而负有更多的“行业专家的责任”。曹先生的主要论点,是所谓的经济适用房可以带来政府收入;笔者认为是错的。其一是,是为国营垄断建设公司的利益立场;其二,是混淆了“政府收入不得超越税收来源”的民主宪政准则;其三,社会保障是政府税收的最重要责任目的。以保障为名,超越税收而“经营补充保障资金”,已经养了几千上亿不能杀的猪;酿成了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让中国人老不起病不起住不起教不起,还死不起;请问有关马列糊涂虫,还希望中国人倒什么样的大楣头?

本话题包括:
《中国不缺房子,最重要是完善租赁市场盘活存量》

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中国不缺房子,最重要是盘活存量

中国住房的的核心问题,其实不是“新建房产权”的问题。核心问题,是盘活存量房子租赁的问题。为了维护土地财政,把租赁市场搞死了,也就出了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的所谓夹心层;住房当然就成了问题。同样,所谓的医疗问题,其实是医疗保险的问题,为了维护公费医疗,把医疗保险搞死了,当然就无论如何都会看病贵,看病难 一群土包子猪头民粹专家教授从一开始鼓吹民粹就拱错了方向。

正因为中国其实不缺房子,主要矛盾是如何理清产权,盘活存量。所以笔者根本不担心住宅扩大再生产会真正“冲击红线”;也不真正关心,并不必要的经济适用房“怎么样才合理”。如果有人真的只爱高档新房子,没有购买能力却嚷嚷的,那是流氓;有能力的不掏买卖自愿的价格的,那是小贼,笔得更加不会关心流氓小贼被社会抛弃的感受。如果这两句话能够打消一些人砸道德帽子的冲动,那么就说句平和点的结论:茅于轼是对的;廉租房保障,外加市场化的低税前提下尽可能贵的房子,确实一点没错!茅于轼和时寒冰都少了最关键的一段描述:租赁市场不激活,缺了一边的供需,中国房地产怎么也不可能摆平。

单纯就笔者的观点会被社会马上接受吗?笔者认为十年内不会!第一是因为中国的民众和他们的评论家都太蠢,总是割自已的肉喂狗,喂出一群猪坚强;第二,三个坏蛋不高兴,因为房价会大跌至少50% 以上,所谓刚性需求子虚乌有;第三,国产经济学家不高兴,因为事实证明他们是笨蛋,也是坏蛋。但是中国的民众虽然蠢,肉总是有限,赶到肉不够喂狗看家时,就知道宰了猪坚强充饥。所以笔者自信观点肯定是未来中国房地产业唯一的解决方案。

经济适用房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理由存在于人世间。对它的讨论,只存在理论上的意义。那就退一万步,假设真的存在经济适用房,笔者认为至少要打销茅于轼的疑虑:全体纳税人为少数人并不算穷的人埋单;打消笔者的疑虑:寻租腐败定律;和国有垄断经济代替房地产已经来之不易的市场化;原因,却是公权通过土地财政对市场公平的干扰。时寒冰(其实还有曹建海等)的所谓夹心阶层,笔者说句不中听的:狗屎理由。如果经济适用房真的存在,作为保障房的一个选择,要满足上述条件,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
1)法律明文剥夺土地产权;并与商品房明显拉开档次,考虑到70年大限;实际情况要先土地权修宪;
2)建工和出售的专营权力,从政府公权中剥夺;即政府只能从出售经济适用房专营权,同时该项收入专项专用于廉租保障住房;
3)要有能力无限制供应,而不占用银行信贷资源;
事实上,这样搞经济适用房,既复杂,又没有必要,操作困难,随时可能侵犯社会公平,公权寻租空间巨大,真的完善起来,将会发现,这只不过就是更贵的廉租房!笔者所阅,真正有点点理由支持经济适用房的是,是唐昀所说,“经济适用房腐败空间小于商品房目前的操作”。这其实是笔者曾经说过的“狗烹开发商”的政策选择;这是任志强最害怕的可能性;对于公众,表面上解恨,其实对社会公众不利。商品房目前的腐败,是因为有土地财政。如果财政总是想从土地上打主意补贴吃饭财政,换过其他方式,只不过是没有成熟的腐败;就象一个贪官贪够了,换一个贪官再养,何必呢?商品房有腐败,就从商品房上入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不清道不明的经济适用房,不搞也罢。部分公众代言人象时寒冰等又糊里糊涂地缺乏茅于轼的专业知识,如果有了民粹的倾向,那是亲者痛,贪者快!

房子不是可以流起来的物料,商业市场的“物流”体现在房产上,是使用权的有偿转移,也就是租赁和二手房市场。如果不把物业收入视为合理的,应鼓励的收入,明确物业权,不让盘活住房的“物流”流起来,就算整个星球给中国盖房子,也是不够用的!现在知道“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知道《物权法要保护私有财产》有多重要了吗?

一旦住房租赁成为一个健康的市场,笔者认为整个中国社会住房供应过剩的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笔者估计如无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干扰,住房真实的价值,只有目前不同城市标价的二分一到四分一!显然,任志强先生不喜欢这样的结论,时寒冰曹建海先生也不见得喜欢;政腐土地财政会不喜欢;银行房贷总额至少一半成为坏帐,也会很不高兴,三个呆表也不高举;但是茅于轼先生和老百姓会很喜欢。(笑笑)